奇瑞爱心故事之浙江温州:“绿眼睛”成员如是说
方明和:我们为千万生灵请命
方明和个子高瘦,沉默少言,最显特点的还是那张凝重的脸,犹如他忧郁的心境,看到被伤害的动物,就仿佛亲人受到伤害。
也许对动物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吧!上初中时,方明和就开始收集环保剪报、野外观鸟,到与盗猎者对话、偷拍盗猎照片,再到上街抵制贩鸟……这些看似稚嫩和冲动的行为,使他成为中国青少年环保运动的先锋,成为当年《中国中学生报》的全国新闻人物。
26岁的方明和依然年轻,可在野生动物保护的道路上走了近十年。然而,“绿眼睛”的起点始于一次暗访。2000年夏天,方明和孤身到广州市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暗访,一幕幕血腥屠杀的场景触目惊心。他愤怒地暗暗发誓:“我必须为沉默者代言!”于是,在方明和的倡议下,12名中学生创立了青少年自然考察队。2001年,加入国际环境教育项目“Roots&Shoots;”时,正式更名为“绿眼睛”。
方明和说:“‘绿眼睛’有两层意义,一是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,二是代表了公众监督环境保护的眼睛。现在事业发展越来越好,可是回想过去的苦日子,却觉得更有滋味、更难忘记。”
记得当时,大伙纷纷拿出零花钱,凑一点是一点,花1300元租下了3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;花几千元购置了望远镜、照相机、野营帐篷、指南针、录音机、电脑等。就这样,一个稍显简单的办公点便建立了。
为生灵请命的一路上,方明和与伙伴们携手共进,彼此的默契,共同的理念,让“绿眼睛”的名声响彻全国,而荣誉更是纷至沓来。他本人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NGO“掌门人”。对此,方明和淡然一笑,隐去了10年的艰辛困顿与奋力挣扎。隐去了曾为“绿眼睛”注册放弃的大学梦,但他并不后悔,还坚定地告诉记者:“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是我毕生的追求!”
“绿眼睛”的发展壮大需要资金,但方明和仍然有选择性的接受社会捐赠,“要符合我们组织的宗旨,如果我们的立场受制于人,就丧失了独立性”。接到普通百姓的捐赠,即使钱很少,方明和也格外高兴,他说这是公众从意识到行动的觉醒,更是公民社会的萌芽与发展的希望。
忧郁的方明和,也有着乐观的心态,他说:“我们的力量虽然薄弱,但我们有年轻的热情、执着的信念,就像星星之火,总有燎原的希望。”
白洪鲍:我们用行为感染民众
24岁的白洪鲍,早在中学时期,便渴望加入“绿眼睛”,直到2003年才有幸运时刻的到来。初次见面,白洪鲍与方明和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,他的脸上总挂着笑容,显得乐观、显得轻松。
目前,他是“绿眼睛”的行政主管,负责野生动物保护热线与本地公关。
几年间,他与伙伴们亲历了一件件救援行动,目睹了一幕幕感人画面。当爱在人与人的心间流淌,当无助的生灵有了爱的守护,他对这份神圣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2006年的6月,奔赴永嘉救助夜鹭行动,给白洪鲍留下最深刻的印象。
那是永嘉县乌牛镇杨家山村发生的一起鹭鸟盗猎事件,6名安徽籍盗猎者疯狂盗猎600多只小夜鹭。当天,罪犯被永嘉县林业公安部门扣留,而600只夜鹭的幼雏却不知如何处理。
“绿眼睛”获悉后,即刻组织人员赶往事发地。白洪鲍描述:“现场遍地横尸,四周弥漫难闻的气味,但尚有生命在挣扎。我们几个当即决定将存活的生命统一救助。”一场延续20天的小夜鹭救援行动,就此拉开序幕。
夏日的天闷热无比,“绿眼睛”的志愿者顶着40°高温对整座山进行地毯式的搜救,决不放弃一个小生命。经过不懈的努力,他们救获了210条小生命。白洪鲍说:“那些幼鸟连羽毛都没长,才巴掌大,连吃的也不会找。我们救下两百多只,当时正值台风期,没有鱼了,志愿者满大街找,一天都是几十斤。”
在20天的细心呵护下,小夜鹭终于可以独自飞翔;此间,志愿者们用爱心行为,感染着当地的村民们。可以说,那简直是一次最深刻的爱心教育。
那是“绿眼睛”最注目的环保行动,名为“渴望飞翔”救助行动。对我们而言,是出于爱心和良知的举动,付出多少与收获多少并不重要,可我们的救助让小夜鹭重获新生与自由,让更多的人心经历了爱的洗礼,那些画面至今留存我们的记忆。
也许正是一次次的付出,一些些的感动,让“绿眼睛”在社会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。在“绿眼睛”的热线和论坛里,每天能收到十来条线索,有举报的,有求助的。一通来自苍南金乡的求助热线,让白洪鲍的感触颇深。
一只黄麂被村民救了,但不知哪里可以受理,打了多处电话均无果。最后,他通过114 找到了“绿眼睛”。当白洪鲍回复能受理时,那人激动不已,从温州到苍南的路上,他连打了6、7个电话,一直同白洪鲍描述动物的身体状况。
白洪鲍欣慰的说:“作为一个普通群众,能有这样一份热心,很难得。那次我们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大了,自己背负的使命更神圣了。”
陈法林:我们为生灵跨界援救
26岁的陈法林,于2007年加入“绿眼睛”。他是一个腼腆且羞涩的年轻人,也许为人低调和照顾动物的关系,难怪讲话声音总是那么轻。
陈法林现为“绿眼睛”的行政专员,负责动物救助站事务。短短两年时间,他专管的“绿眼睛”野生动物救助站里,已救助野生动物500多只,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多只。
对于野生动物的救助,陈法林虽是外行出生,但处理起来非常娴熟。记得刚加入“绿眼睛”那年,他与伙伴们就亲历了一次跨越地界的援救行动。
2007年11月,4只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飞抵福鼎城关的桐山溪越冬,仅逗留一天一只成年的雄性白天鹅便惨遭偷猎者的杀害。与此同时,附近村民还以围捉、投石子的方式惊扰白天鹅的生活。
案发当晚,总部在温州的“绿眼睛”志愿者立即赶往福鼎。陈法琳说:“当时,我们来不及带换洗衣服和准备干粮,背上两个简易帐篷就出发了。”
到达目的地后,陈法琳和伙伴们便开始昼夜守护,不仅两眼紧盯3只白天鹅,还时刻关注围观群众的举动。“每次轮班,我们就得守上两天一夜,三十多个小时几乎寸步不离。期间,吃饭靠伙伴们从外面带。”陈法琳说,“到了晚上,为了确保白天鹅的安全,我不敢打手电筒,不敢大声说话,只是侧耳倾听白天鹅是否拍动翅膀,附近是否有人蹚水走近。”
守护期间,陈法琳与伙伴们印刷了2万份白天鹅保护的宣传单,分发给现场的福鼎市民,并详细解说保护白天鹅的注意事项。
12天的精心守侯,直到3只白天鹅飞走后两天,陈法琳与伙伴们才安心撤回温州。N4D绿眼睛中国主页
受到“绿眼睛”救助的小动物们还有很多很多,如永嘉县救助的5只珍稀鸟类冠鱼狗;在大罗山放飞的4只斑头鸺鹠。一次救助都是一段佳话,随着一个个珍贵的片段在眼前掠过时,陈法琳与伙伴们的脸上便流露出无比的幸福。
郑元英 :我们用智慧阻击贩卖
24岁的郑元英,是“绿眼睛”的元老级人物。郑元英的脾气特好,特好说话,但8年来,他与伙伴们为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做了许多实事,他甚至还成为野生动物贩卖者的“眼中钉”。
作为“绿眼睛”的项目主管,郑元英负责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调查。几年来,在温州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,协助执法部门打击60余起捕杀或贩卖野生动物的违法案件,协助扭送、抓捕违法分子十多人;查获野生动物5000多只,其中国家级濒危动物近百只。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我市个别地区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泛滥局面,被各地政府评价为“非常难得的合作伙伴”。
2008年11月,“绿眼睛”接到市民的举报电话,称凌晨时分村子的农田里常有陌生人出没,还带着类似鸟网的工具。于是,郑元英做了数天摸底调查,与举报人见面并作详细了解。基本锁定了案发地点,并推断了捕鸟人可能出没的时间。
当时,郑元英安排了5个志愿者,在凌晨4点左右在现场布控,大约在5点10分,捕鸟人终于出现。他们偷偷跟到放置鸟网的地方,那是一片荒废的田地,杂草差不多有70厘米高,我们靠近后,蹲下等候(我们相互之间是用对讲机联络)。
紧接着,郑元英看到捕鸟人将鸟网打开,又从背包拿出一个汽车录音机,塞入磁带录音机就传出一阵阵鸟叫声。
这时,恰逢鸟类清晨活动最频繁的时刻,郑元英果断采取行动,上前警告他,这样捕鸟是违法的,并要求把捕鸟工具留下。但是,捕鸟人执意不肯,甚至遭到武力恐吓。结果,郑元英和伙伴们通过智慧,将他送交林业公安给予处理。
郑元英说:“类似的例子还很多,每次暗访的背后,每次行动的现场充满了危险,但一想到那些小生命,我们就没什么惧怕的了。”
为了更好的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行为,郑元英与伙伴们于今年2月开通了全国野保热线(40088 05110),重点接受华南地区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举报及野生动物保护咨询工作。
郑元英乐呵呵地说:“大家亲切地称它‘动物110’,这可是国内民间组织开通的第一个野保热线。”
后记:
2009年是“绿眼睛”成立第九个年头,方明和与伙伴们带着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,用实际行动体现了自我的价值,更使“绿眼睛”在全国深具影响,逐步走上稳妥的发展之路。
面对未来漫长的旅途,方明和与伙伴们期盼有更多人参与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来。
2.若您发现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- 三集广播剧:绿眼睛在行动2010-12-16
- 温州市慈善总会绿眼睛环保组织义工队宣传---低碳生活、享受健康人生2011-10-27
- 温州瓯江捞起娃娃鱼 来历不明引猜测(图)2013-05-23
- 志愿者朱昌藏:“绿眼睛”执着守蓝天2013-09-11
- “绿眼睛”的环保梦2013-05-31
- 温州绿眼睛环保组织走进矾山二中2013-09-30
- 奇瑞爱心故事之浙江温州:“绿眼睛”成员如是说2009-09-03
- “绿眼睛”帮助丘鹬疗伤2013-02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