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温州苍南佛教公益网站 >> 苍南慈光 >> 竹筒岁月

从竹筒岁月到环保志工 ─ 慈济不变的精神

发布时间:2012-8-29 来源:王赞维﹝济峻﹞ 字体:[ ] 浏览次数:3018
从1966年开始,30位家庭主妇每人每天在竹筒里存五毛钱开始,慈济的募款精神,从那时候到现在都没有变过。

 从竹筒岁月到环保志工 ─ 慈济不变的精神 -- 王赞维﹝济峻﹞

从1966年开始,30位家庭主妇每人每天在竹筒里存五毛钱开始,慈济的募款精神,从那时候到现在都没有变过。

回想起我大学时代,上人开始为了筹建慈济的第一间医院,从来没有想过到现在会有6间医院。当年从「教富济贫」开始,募了很多中小企业,甚至有许多大老板成为「荣誉董事」,而上人更要这些「荣誉董事」能够「容易懂事」,让他们去访贫、募款等等工作;也还记得当年以「一包水泥」、「一间病房」、「一张病床」等等为单位募款;当年的信息并不发达,做为一个纯捐款的会员,是无法理解其中的艰辛,唯有投入募款,才能亲身体会。一位日本人愿意捐大笔的钱给慈济盖医院,上人以「福田要留给大家耕」为理由,婉拒了他的好意。

「专款专用」也是慈济的特色,从最初的「慈善」基金,用于急难救助,也就是「竹筒岁月」的开始,而上人和常住师父的生活费,都是由师父们自己做手工和下田来维持。后来建医院有了「建院」基金,到了盖护专、盖医学院开始,有了「教育」基金。这些募来的款项都不能,也不会混在一起。上人曾经说过:「有人说慈济很有钱,可是我说,慈济没有钱,钱都在你们口袋里。」

上人一再强调,「募款」要「募心」,因为募心才能够心甘情愿地捐款,也才会长长久久地留在慈济。而且「福田大家耕」,让大家都有归属感,原来慈院「有一道墙的水泥是我捐的」、「有一间病房是我捐的」、「有一张病床是我捐的」。那种把慈济当成「自己的家」一样的那种心情,那样的感觉,甚至慈济是「大家的家」所营造出来的气氛,会让人因感动而投入,那种「感动化为行动」,也是一种「感恩」。

上人要我们「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」开始,奠定了另一个投入慈济志业的方式,它不只是环保回收这样单纯的事情和工作,它也是「小区志工」的一部分,将小区的力量集中,经过环保站的交流,成为一股互相关怀的力量。而环保站也成为很多志工,所谓「打发时间」的地方;它提供了一个再正当不过的一个休闲场所,而且不只是休闲,还可以做好事。而大爱电视台的经费,有一部分来自环保回收。这又回归到「福田大家耕」的理念。

从竹筒岁月到环保志工,做善事不必「有钱」,只要集合大家的小钱,那就是一大笔钱;做善事也不一定要「有闲」,随时随地都可以做,哪怕是一小时,哪怕是只捡一个宝特瓶,一个小小的动作就是一颗环保的心。原来「时时是道场,处处是道场」就是这个道理;原来「菩萨道」就是随时随地都在做善事,不论是用什么形式,它是早期的竹筒岁月也好,是访贫也好,是募款也好,是在志业体上班也好,无不是在「人间」─「人与人之间」。每个人都是一部经典,端赖于我们是否用心去研读?是否有心要修行?

 

 

责任编辑:本站综合
1.凡未标注为本站原创的文章,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2.若您发现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